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通知公告
一、部署应用智慧旅检系统
深化智能审图推广应用,在旅客通关现场配备智能审图设备,开展“先期机检+智能审图”查验新模式,减少行李物品查验时间,压缩旅客通关时间,提高旅客获得感。
二、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建设
落实国口办将“出口监管仓库设立审批”“保税仓库设立审批”“免税商店经营许可”“海关监管货物仓储企业注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除害处理单位核准”“国境口岸卫生许可”“出境特定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生产、加工、存放单位注册登记”“过境动物、进境特定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审批”“特殊物品出入境卫生检疫审批”纳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的部署。按总署统一安排,及时落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出口货物已补税/未退税证明》联网核查等服务功能。
三、提升口岸物流效率
开展“两步申报”“提前申报”“两段准入”政策宣传与业务指导。支持企业在试点范围内港口开展“船边直提”“抵港直装”。开通企业急需货物、农食产品属地查检绿色通道,实施“预约通关”“即到即检”“即检即放”。开展通关时间监控,及时排解堵点,持续压缩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按照总署统一部署,推动实施“离港确认”和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等便利化措施试点。
四、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
全力支持格尔木国际陆港海关监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向西开放大通道建设、中尼贸易陆路通道建设。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海关合作机制,优化中欧、南亚国际班列运行保障,支持发展海铁、公铁多式联运,提高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五、助力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支持企业依托西宁综合保税区开展生物医药和高原动植物资源深加工、光伏制造、锂电储能、有色合金材料研发、生产,鼓励新能源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及时落实新一轮支持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措施,因地制宜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和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不断完善政策、拓展功能、简化手续、优化服务。支持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本集团国内自产产品保税维修业务。
六、支持高新技术货物、特殊物品进口
优化进口监管查验流程,全面落实推广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降低企业成本。特殊物品出入境卫生检疫审批全部纳入“海关特殊物品出入境卫生检疫审批与分析系统”,按照特殊物品致病性、致病途径、使用方式和用途以及可控性等风险因素分为四个级别,精准分级审批、分类监管。
七、服务优质农食产品进出口
加快推进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建设,优化进口农食产品现场检疫查验方式,及时通告疫情解禁令,助推粮食、饲草、食用植物油、牛羊肉、虹鳟鱼卵等优质农食产品和种质资源扩大进口。全力支持“青货出海”,压缩出口企业备案注册时间,加大农食产品出口企业国外注册推荐力度,促进我省冷凉蔬菜、枸杞、沙棘等优质农食产品出口。
八、创新属地海关监管模式
推行“企业注册信息核对”线上交互资料、远程视频核实的核查方式,压缩企业核查时间。推行核查领域部门间联合抽查,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的影响。在有机农产品出口企业推行核查领域“采信第三方出具报告制度”改革试点。做好西宁海关“智慧海关”建设12个项目推进,持续提升监管智慧化水平。
九、扩大主动披露政策适用范围
落实主动披露政策,对符合要求的企业依法从轻、减轻或不予行政处罚,依法减免缴纳税款滞纳金,为企业提供容错纠错、守法便利通道。
十、便利企业办理出口退税
按总署部署,及时落实出口退税报关单、发票“免填报”,实现企业在“单一窗口”和电子税务局申报出口退税时自动调用报关单、发票信息,便利企业出口退税申报,更好服务广大外贸企业。
十一、用足自由贸易协定优惠政策
加强各项自贸协定关税减让政策的宣传和辅导,做好优惠贸易协定实施效果跟踪分析,分类施策,对重点行业、企业进行重点帮扶,着力解决企业享惠过程中的各类盲点。进一步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高质量实施,服务省内进出口企业尽享RCEP等自贸协定关税优惠,扩大企业受惠面。
十二、加强高级认证企业培育
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与发展研究,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为重点继续扩大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范围。帮助外贸企业对标高级认证企业标准完善制度管理,扩大我省高级认证企业数量。
十三、推动加工贸易提档升级
根据企业类型优化海关监管模式,支持加工贸易向青海转移。支持我省保税维修、再制造等新兴业态发展,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优化作业手续,进一步推进加工贸易便利化。
十四、促进跨境电商持续健康发展
支持在西宁综合保税区和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B型)开展网购保税进口模式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支持开展跨境电商市场主体培育。推广应用电子缴税功能,便利企业线上办理缴税业务。开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零售进口跨关区退货模式试点,积极参与跨境电商一般出口商品跨关区退货试点研究。严格跨境电商网购保税监管制度措施,提升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出口监管标准化水平。探索建立符合关区跨境电商业务实际的监管体系。
十五、压缩实验室检验检测周期
持续压缩实验室检验检测周期。对企业急需通关货物、农食产品“特事特办”,优先安排实验室检测、优先出具检测报告。
十六、持续做好技术性贸易措施咨询服务
加强枸杞、藏毯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建设,加大国外技术、标准、规则研究力度,积极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咨询、评议和预警,帮助企业应对国外不合理贸易壁垒。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新规宣讲培训,有针对性地向产业集聚区域内重点企业推送信息,为企业提供定向服务。
十七、优化进出境人员国际旅行保健服务
为我省人员出境参加国际展会提供国际旅行健康咨询和服务保障。为赴外劳务派遣人员提供团队健康体检业务及疫苗接种服务,普及健康知识,减少人员境外感染疫情疫病机率。做好朝觐穆斯林群众出境健康体检监测及疫苗接种工作,入境时做好传染病监测工作。
十八、加大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力度
加大出口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塑力度,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强化自主品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对中小企业在海外维权提供指导和支持,开展好“龙腾行动2023”。开展寄递渠道知识产权保护“蓝网行动2023”,优化风险大数据应用,提高跨境电商侵权打击效能。加强对跨境电商企业知识产权政策宣讲和风险提示,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品牌培育,拓展国际市场。
十九、开展外贸形势分析和重点产品进出口监测预警分析
围绕“四地”建设,密切跟踪青海外贸发展的规模、结构变化,做好外贸动态监测分析,积极辅助决策参考。加强农产品、盐湖产品、“新三样”等省内重点商品进出口监测预警分析。
二十、发挥海关统计优势,服务进出口企业和社会公众
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扩大统计数据发布类型,定期发布青海省进出口贸易数据。持续做好向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服务工作。加强海关总署“海关统计数据在线查询平台”宣传,便利企业自助查询统计数据。
浏览次数: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