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严厉打击“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走私出口,上海海关张网阻击冒牌“铝制品”。据该关最新发布的数据,去年下半年的出口铝制品专项行动中,上海海关关税、归类、稽查、缉私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共对关区内12家重点铝制品出口企业进行行业性专项稽查,涉及货值2.5亿元,补税3800余万元。此外,去年该关缉私部门在打击铝出口走私的 “0303”专项行动中,共刑事立案7起,案值13亿元,涉嫌偷逃税款1.3亿元。
上海海关缉私局与上海浦江海关在对近年铝及其出口情况进行分析时发现,2006年以来,铝原料出口数量锐减,而铝及合金制品出口数量对应增加。海关人员知道,铝原料与铝制品间存在较大的税率差,这个异常现象很可能说明:部分违法企业为了少纳税款而将铝原料违报成铝制品出口。
上海海关缉私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以“其他未锻轧非合金铝”与“铝条、杆、型材、异型材”为例,根据规定,两者的税差在2006年1月1日至9月14日为18%,2006年9月15日至10月31日为16%,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为26%,2007年7月1日至今为15%。“违报品名带来高额利润,”该负责人说,“这个诱惑足以让部分违法企业铤而走险。”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铝出口走私一旦成风,将给国民经济带来相当的危害:
首先,出口环节走私铝偷逃关税、骗取出口退税致使国家税款大量流失。铝作为产业战略物资,国家通过征收5%~15%的出口关税来限制其出口,且不退税;而铝合金不仅不征出口税,且在2006年至2007年7月享受11%至13%的退税。同时,由于两者在外观及成份上极为相近,因此增加了查获难度。偷逃海关关税,同时骗取出口退税,铝走私扰乱了国家的正常税收体系,致使国家税款大量流失。
其次,铝非法出口影响国家资源储备。铝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火车、船舶等制造工业以及宇宙火箭、航天飞机、人造卫星等高尖端领域。为此,近年来我国已将铝作为重要的战略性储备物资,并严格限制未经过任何加工的原料铝出口,而不法分子大量出口原料铝致使国家资源流失,影响了国家资源储备。
第三,铝走私出口阻碍了国内铝加工产业的升级发展。为鼓励相关企业开展铝加工业务,促进铝加工行业的升级和发展,国家对铝合金实施了出口退税政策,但由于铝的加工成本较高,仅一条生产线往往就需上亿元资金,因此一些尚不具备铝加工能力的不法企业往往以开展“铝加工”之名,行“铝贸易”之实,鱼龙混杂,妨碍了合法企业加工铝业务的正常发展,阻碍了铝加工产业的升级换代。
面对上海口岸纷繁复杂、川流不息的进出口商品,怎样锁定走私违法企业的踪迹?上海海关对2006年至2008年出口铝及铝制品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经过两个多月的细致排摸,最终锁定了重点企业。之后,海关成立了打击铝走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上海海关副关长、缉私局局长任组长。2009年2月18日,上海海关缉私局召开了行动布置会,决定于3月3日统一行动。行动当天,缉私局分别对上海某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某(无锡)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涉嫌伪报品名出口原料铝立案侦查,两案案值共逾2亿元,涉嫌偷逃税额近3000万元。
截至目前为止,“0303”专项行动共刑事立案7起,案值13亿元,涉嫌偷逃税款1.3亿元,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2人,其中逮捕5人,取保候审7人。缉私局已对4起案件共收取或冻结保证金3800万元。
为规范整个铝制品行业,在打击走私初战告捷后,上海海关又开展了专项稽查行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涉及货值2.5亿元,补税3800余万元。
出口铝制品专项行动保证了国家税收安全,净化了口岸环境,为我国铝制品行业清除了阻碍其健康发展的“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