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总结
上海海关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上海海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总署党组的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深化改革,全面建设法治海关,坚定不移狠抓管理,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年监管进出口货物总值5.1万亿元,监管进出境集装箱2370万标箱,征税入库3538.17亿元,均居全国海关第一。
一、坚决落实中央重大政策措施和总署决策部署,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依法履职取得新成效。
一是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见实效。组织制定26条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全力支持国家战略项目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帮助上海市500家重点出口企业减负增效、扩大出口。取消7项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收费,实施海运口岸“政府承担查验作业服务费”试点。稳步推进“双随机”改革,随机布控查验占比达到70.8%,查验随机派单率达100%。开发应用通关时效监控系统,推动口岸通关效率进一步提升。落实优惠贸易协定和税收优惠政策,关区进口优惠贸易项下受惠货值、涉税金额分别占全国的23.1%和26.3%。关区高级认证企业数量占全国的13.5%,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是海关监管效能稳步提升。将“把好国门”作为第一要务,顺利完成总署“两率”指标要求。完成企业稽查作业482起、保税核查作业1054起,稽查有效率达50.62%,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中美CSI合作进展顺利,中欧安智贸试点项目涉及国际航线增至49条。
三是综合治税打赢了攻坚战。制定出台“拓税源、稳税收、强管理、增合力”4方面12项措施,全年上海口岸税收流量4297.9亿元,占全国海关税收总量的28.5%。归类、审价补税均居全国海关首位,批量复审补税3.58亿元、占全国的50.2%。
四是反走私工作成效显著。组织开展打击走私“农产品、偷逃税、毒品枪支、‘洋垃圾’、濒危动植物”五大战役,全年立案查办各类走私案件1871起,案值85.9亿元,涉税2.11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266人。其中总署一、二级挂牌督办案件11起。加大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力度,查获侵权案件247起。
(二)全面深化改革迈上新台阶。
一是自贸区改革创新的先发优势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巩固确立。研究出台深化自贸区海关改革创新8项措施,海关“23+8”项创新制度全部落地生效。对标国际贸易通行规则的通关监管制度框架基本形成,经比对全球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中60条涉及贸易便利化的核心措施,52条已在上海自贸区实施。“先进区后报关”等制度被第三方评估认定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贸易监管制度。自贸区进、出口平均通关时间分别较区外减少41.3%和36.8%。区内海关注册企业2.2万家,新增企业突破1万家。推出海关权责清单管理制度,明确15类52项权力,5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11条公共服务事项和41项窗口事宜。自贸区共取消、下放、让渡、放开22项前道审批事权或限制,从账册备案到核销企业操作环节减少70.6%,海关自动化作业率提升至56.2%,通关无纸化率提升至80%以上,卡口智能化验放率达50%以上。“14+7”项创新制度在全国海关复制推广,全国4地自贸区推广的11项创新制度中,我关率先推出的占63.6%。
二是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纵深推进。统一监管要求,区域专业审单比例提升至5.5%。统一作业流程,区域规范申报率达95.3%。统一执法标准,全年长江经济带海关实现归类、审价补税47亿元。统一服务入口,确保跨关区问题“统一接入、集中处置”。改革已扩大到长江经济带所有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物流中心及保税仓库,全面覆盖“一线”进出境、“二线”进出区环节,基本实现了“12关如同一关”。长江经济带进出口总值占全国42.2%,占比上升1.3个百分点。
三是其他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全年通关作业无纸化率92.3%,提高8.8个百分点。全年受理“集中汇总征税”模式报关单票数和征税额分别增长1.88倍和3.34倍。“自主申报、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稽核”改革试点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受理相关报关单1178票,货值24.35亿元,征税4.22亿元。关检合作“三个一”进一步深化,各项业务量均居全国前列。参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13家地方单位加入平台1.0版运作,186家企业参与一般贸易货物和船舶离港申报。
(三)推进法治海关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是有力推进制度化建设。紧密结合重大改革项目和重点薄弱环节,组织制定了业务领域制度规范15项,非业务领域管理制度19 项,将我关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全年组织清理各类规范性文件887项、业务执法领域内部核批事项210项,下放、减少核批环节72项,明确核批层级7项。
二是全面加强规范化建设。部署开展执法执纪大检查工作,围绕整治四风、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执法领域管理、非执法领域管理、组织管理等5大领域对规章制度进行“地毯式”清理,下发2048项核查要点,覆盖857个业务环节,确保全面清查,不留死角。聚焦查验重点执法领域,查验管理的规范性明显增强。完善缉私执法依据,统一重大、复杂行政违法案件处理标准,加强超期案件督办和积案清理,缉私执法效率显著提高。
三是落实安全化管理要求。对关区内267家货运类监管场所、26家危化品保税仓库和场所进行全面核查,坚持立整立改,核查率达100%。配合市政府完成外高桥港区危化品作业调整工作。我关货运类监管场所、特殊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的安全化管理顺利通过了总署专项检查。
(四)促进地方转型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是稳步推进海关特殊区域整合优化。协同上海市政府研究制定了上海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方案,推广加工贸易转型升级5项创新成果,引导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全年上海地区海关特殊区域进出口总值占全市外贸总值的30.6%。
二是全力支持上海“双自联动”创新发展。制定出台了支持科创中心建设8项措施,与深化自贸区改革创新举措形成“双8条”。在两区内叠加应用各项创新制度,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技术中心、外资研发中心实行“专项辅导、集中审核、批次认定”,支持重大科创项目建设。
三是大力促进服务贸易等新型业态发展。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链全程保税监管模式试点,支持境内外维修业务,促进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保税展示交易等新型业态发展。货物状态分类监管“物流配送”模式已实现常态化试点运作,企业交付时间由72小时缩短为24小时。国际中转集拼实现单一货源向多种集拼货源转变。创新跨境电商监管模式,全年网购保税进口业务交易总额达3.07亿元。
二、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落实关党组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度,全年共开展处以上领导班子专题学习159次,脱产轮训4批次248人、集中学习437天、个人自学1260天,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讲专题党课76人次,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
二是落实党建责任,提高党内生活质量。高质量地组织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关党组班子对照要求深入查摆3方面15类问题,制定4个领域17方面改进措施,并细化列出整改清单。坚持民主集中制,做到“三重一大”决策事项严格按程序集体讨论决定,坚决执行党组集体研究、党组书记末位发言等有关规定,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将9家单位党建特色工作纳入首批项目制管理试点,选取4家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试点。
三是严格监督管理,持续深入改进作风。组织修订《上海海关内事接待管理办法》等工作制度,进一步简化接待工作,精简会议活动、文件简报。切实改进调查研究,关党组成员牵头开展课题研究25项,同比增长78.6%。全年关党组成员下基层走访调研363次,其中关内调研286次,赴地方政府部门和重点企业调研77次,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制定《上海海关公务车辆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开展公车管理检查48次,。2015年我关“三公”经费开支同比下降5.8%。
四是坚持公道正派,优化干部选任机制。完善《上海海关处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将规范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范因私出国(境)管理等措施固化为专项工作制度,干部使用、管理、监督机制进一步优化。突出“瘦上强下”,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全年调整交流处级领导干部60人,占全关处级干部总数的30.4%。推进重点区域海关干部交流试点,区域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高。
五是重视人才发展,提升干部队伍凝聚力。持续开展大规模分级分类培训,全年组织各类培训88期,参训8173人次,组织开展缉私、统计岗位练兵与技能比武。派员参加的长江经济带海关代表队荣获总署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总决赛 12360热线项目一等奖;在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项目、旅检快件X光机项目中荣获三等奖。组织评任二、三级专家13名。组织开展华东片区“海关榜样”评选、上海海关第三届“风采人物”评选等活动,榜样的力量不断彰显。坚持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广大关警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三、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一)压紧压实“两个责任”。
一是有效落实主体责任。坚持从严治关、从严管理干部,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制定惩防腐败体系推进方案、巡察工作方案,分解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重点任务42项。从关党组成员、职能部门、隶属单位领导班子等7个层面重新编印、签订个性化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把压力层层传导到位。在处科级单位建立权力、责任、风险“3份清单”制度,定期开展队伍廉政形势分析,夯实“两个责任”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有力落实监督责任。关党组全力支持和督导纪检监察机构加强监督执纪问责,为纪检监察部门聚焦主业主责创造条件。持续深化“三转”,配齐配强纪检监察力量,特派员监督逐步实现“全覆盖”。运用“四种形态”加强日常监督执纪,加大对重要问题线索核查和重大案件查办力度,始终保持了反腐败高压态势。
(二)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抓教育。坚持党纪、廉政“逢会必讲、逢训必讲、逢节必讲、逢任必讲”。组织编印《“守纪律、讲规矩”制度要求》,从中央和总署规定中梳理出18类131项纪律规矩,做到人手一册,划定纪律规矩红线。开展专题警示教育与主题宣教月学习活动,宣传教育成果不断巩固。
二是抓制度。从党和国家、海关总署、上海海关三个层面,梳理纪检监察规范性制度文件92个,修订完善信访举报、案件审理、巡察监督等制度规范6项,制度基础更加坚实。制定了纪检监察与缉私部门联系配合实施细则,形成反走私反腐败工作合力。建立基层处科级单位“述责述廉”制度,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
三是抓监督。充分运用HL2008系统,纠正业务差错1073个,补征税款1996万元。加强审计监督,先后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6次,发现问题67个。加大巡察监督力度,发现问题40个,提出意见建议30条。加强特派员驻点监督,纪检监察特派员到现场调研检查263次,向驻在单位制发建议书13份,提出意见建议38条。
四是抓惩处。严格执行“一案双查”制度,坚持打私反腐同步推进。加强对“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力、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缺失、发生严重‘四风’和腐败问题、选人用人失察、巡视整改不落实”等5种情形的问责,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
浏览次数: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