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总结
2013年,上海海关在海关总署党组的正确领导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以“传承巩固、创新发展”为工作总基调,自觉将海关各项工作与国家宏观管理及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业务改革和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新成绩。全年监管集装箱2271.4万标箱,统计报关单量1868.7万份,征税入库3470.18亿元,均居全国海关首位。
一、锐意改革进取,积极推进各项业务建设
一是实际监管继续加强。组织开展“绿篱”专项行动11次,查获各类固体废物案件50起,退运固体废物153批次,坚决将危害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的物品拒于国门之外。全年查获非法出版物及反宣品37.6万件,查获旅检渠道超量货币案件324起,涉及金额1.24亿元,分别增长2.8倍和2.1倍。
二是税收征管量质并举。全年征税入库3470.18亿元,占全国海关税收总量的20.9%,为国家财政作出积极贡献。树立大局意识,全年转出货物涉及税款688.93亿元,逆势增长3.2%,占全国海关转出税收总量的42.8%。
三是业务改革不断深化。通关作业无纸化签约企业16.7万家,占关区办理业务企业的96%,放行无纸化报关单883万票,列全国海关首位。推动关检合作“三个一”试点顺利启动,年内共办理“一次申报”货物776批,共同查验4945批,联网放行8.7万批。在全国率先完成公务机旅客舱单电子化传输试点。
四是打私工作成果丰硕。全年共立案走私违规案件2239起,5起案件被总署列为一级挂牌督办案件,为历年之最。组织开展打击走私纸尿裤、木材、电子产品等多起案值超亿元的走私大要案,与地方公安部门联合侦办建国以来上海最大一起出口骗退税案件。健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体系,联合地方公安部门侦破一起跨境生产、销售假冒兴奋剂案,案值2.18亿元;查获侵权案件607起,增长74.4%。
二、立足制度创新,务实推进自贸区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始终把推进自贸区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组织架构,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关自贸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和制度设计;成立自贸区海关机构(筹)工作组,加快推进实际业务操作。推动改革创新,系统研究自贸区海关整体工作,提出重点推进简政放权、模式创新、流程再造、智能管控、资源整合5方面工作,实现法治化、信息化、智能化、便利化、安全化的“五化”目标。
二是推进模式创新。加强顶层设计,参与制定海关总署关于安全有效监管支持和促进自贸区建设的若干措施、自贸区海关监管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推动法制建设,梳理上报首批6类21项规范性文件清理目录。开展“先进区、后报关”模式试点,试点范围逐步扩大至47家企业,货值1.69亿美元,企业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0%。在自贸区内试点“分送集报、自行运输”模式,办理业务27票,货值958.31万美元,促进区内货物便捷流转。在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设立3个海关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受理各类咨询5696人次,办理企管业务876起。
三是加快功能拓展。积极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保税展示、区内维修、期货保税交割、融资租赁、支持服务贸易发展、国际快件中转集拼等功能拓展并取得积极成效。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12月28日,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跨境通”在自贸区正式启动运营。
三、聚焦重点领域,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服务宏观大局。进一步扩大区域通关改革辐射面,对AA类企业实施“属地申报、属地验放”模式,将“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适用范围扩大至一年内无违法记录的B类生产型出口企业,提升口岸集聚辐射能力。加强统计监测预警。积极服务宏观决策,与市委研究机构联合开展“自贸区及服务贸易海关监管模式创新”实证研究并促成相关成果转化,政务信息排名继续居中央在沪单位首位。
二是支持地方建设。研究落实进一步推进贸易便利化18项重点工作,促进口岸进出口稳定发展。推动南港码头顺利启用,启动洋山保税港区水路运输货物通关试点,监管水水中转集装箱7943标箱。派员进驻长宁区贸易便利化“一站式”服务中心,有力支持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积极助推上海地区会展经济、赛事经济和邮轮经济发展,全年共监管国际展览会234场、邮轮392艘次。
三是促进企业发展。完善总部企业关务协调员制度,推动落实高资信企业通关便利措施,关区AA类企业数居全国海关首位。推出支持总部经济发展10项措施,受到52家试点企业欢迎。出台转变机关作风、为基层和企业减负服务的5方面43项具体措施,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
四、提升执法能力,深入推进准军事化纪律部队建设
一是践行群众路线。我关党组成员开展调研120余次,召开“反对四风、服务群众”专题座谈会50余场、走访相关管理部门、企业19家,坚持立行立改,目前已完成整改项目67项。建立机关部门答复基层请示事项效能评估机制和八项规定执行情况季度检查评估机制。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我关作风明显改进,行风进一步好转,年内我关10个窗口被评为上海市和上海口岸文明示范窗口;服务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12360海关服务热线综合满意度达99.4%。
二是提升队伍素能。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海选、公推、差额”3项措施。拓宽关员成才渠道,形成专家队伍日常管理使用、作用发挥评估、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开展办公综合、加贸和保税监管条线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坚持分级分类大规模干部培训,全年参训6475人次。我关连续4届蝉联上海市文明行业,连续4年在上海市窗口行业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中位列首位。
三是严密风险防控。制定《上海海关执法领域层级复核机制方案》,加强权力运行制约。运用科技手段提高风险防控效能,通过HL2008系统查发多起不法分子涉嫌非法使用其他经营单位名称逃避海关监管情事,涉及货值逾690万元。
浏览次数: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