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首页 > 原检验检疫历史数据 > 山东局文件
印发全力促进外贸回稳向好工作措施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促进外贸回稳向好一系列决策部署和《质检总局关于发挥检验检疫职能作用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通知》(国质检通函〔2016〕272号)要求,省局研究制定了促进外贸回稳向好工作措施,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落实,加大向地方政府和企业宣传检验检疫支持政策和优惠措施的力度。对工作中促进外贸创新发展、努力实现回稳向好的典型做法、积极成效和工作亮点,请及时报送省局通关处。
山东检验检疫局
2016年7月21日
(此件主动公开)
山东检验检疫局全力促进外贸回稳向好工作措施
一、深入推进检验检疫通关业务一体化。在全省检验检疫系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检验检疫机构全面实现“通报、通检、通放”和“出口直放、进口直通”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全国检验检疫通关业务一体化,与海关区域通关政策联动,真正实现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和一次检验检疫。加大检验检疫通关效能管理,缩短检验检疫流程时长,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牵头处室:省局通关处;配合处室:省局法制处、卫生处、动植处、食品处、检验处、认证处、风险处、科技处、信息处)
二、做好自贸协定出口实施工作。贯彻落实自贸区和优进优出战略,与外贸综合服务、境外投资和重点出口企业开展“一对一”帮扶,促进装备制造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结合省内国家级出口工业品、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实际,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的自贸协定出口实施机制,探索打造全国自贸协定出口实施示范区。加大对外交涉力度,开展国外海关原产地核查风险预警,帮助企业在自贸伙伴顺利享受关税优惠。深化与省商务厅、贸促会地方分会合作,全面权威地对全省自贸协定出口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建设自贸协定实施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对自贸协定政策的宣传推介,推进原产地签证模式改革,提升企业利用自贸协定的便利性,提高协定利用率。(责任处室:省局通关处)
三、减免规范涉企收费。严格执行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免收出口法定检验检疫费用等政策。对部分实验室委托检验检测项目收费标准在原标准基础上降低30%-50%收取,将检疫处理等经营服务性收费降低标准10%执行期限延长至2016年12月31日,继续免收来自疫区的进境集装箱空箱箱表消毒费,减轻企业经济负担。严格执行涉企收费网上公示制度,公布收费目录清单,坚决纠正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的行为。加强监督对检验检疫电子平台停止收费的执行力度,确保措施落实到位。(牵头处室:省局财务处;配合处室:省局法制处、通关处、卫生处、动植处、食品处、检验处、认证处、科技处)
四、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探索建立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备案企业检验检疫“进口管住,出口放开”的管理机制。出境实施“前期备案、提前监管、后期跟踪、风险监测”的监管模式,入境实施“提前申报备案、入区集中检疫、区内抽查检验、出区分批核销、质量安全追溯”的监管模式。做好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监管平台与山东电子口岸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对接和互联互通,实现电商平台备案、产品申报、风险监测、产品追溯、核查放行等全流程的检验检疫电子监管,为企业提供信息化网络和平台支持。(牵头处室:省局通关处、信息处;配合处室:省局法制处、卫生处、动植处、食品处、检验处、认证处、科技处)
五、发挥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和中韩共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在技术法规、标准研究等方面给予支持,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品牌+市场”五位一体发展模式。实施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内外销转型“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和“逐一帮扶”计划,鼓励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开展HACCP体系认证,提高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帮助企业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高抵御风险能力。深化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加强质量安全促进委员会建设,积极向质检总局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中国质量安全示范企业,扩大示范区品牌效应,加快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责任处室:省局动植处、食品处、检验处、认证处)
六、支持先进技术及关键零部件进口。对国家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内企业、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进口的设备,实施“合格假定”评定程序,对进口原材料、零部件等货物,凭质量安全声明、第三方检测结果等,实施免于检验等便利化措施。对省级及国家级重点项目进口的先进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实施即报即检、共同检验、减半收取检验检疫费用等便捷通关模式。(牵头处室:省局检验处;配合处室:省局财务处)
七、推进汽车平行进口。建立进口汽车检验应急处理机制和检企联络机制,优化进口汽车口岸业务流程,全面启用进口机动车智能检验监管平台、免予强制性产品认证检测处理程序网上审批,简化报检手续,开通绿色通道,减轻企业负担。对进口汽车采信符合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检测结果,减半计收检验检疫费。加快建设国家进口整车检测重点实验室,加大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投入,加强检测能力培训和技术储备,尽快具备与其规划定位相匹配的检测能力。(责任处室:省局检验处、认证处、科技处)
八、有效增加食品农产品进口。积极支持青岛港、烟台港进口肉类等指定口岸业务做大做强。充分利用质检总局授权下放直属检验检疫局进境食品、部分动植物产品检疫审批政策,提高检疫许可办理效率。推进威海、荣成、潍坊进口肉类口岸查验和储存一体化标准示范口岸建设,促进进口肉类贸易发展。在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推行快验快放工作机制,提高口岸通关速度。指导青岛口岸、东营港、潍坊港、烟台港、威海港做好进境肉牛(屠宰用)口岸隔离场的选址、布局和建设。积极推动日照岚山进口木材检疫处理区建设,便利木材进口。(责任处室:省局动植处、食品处)
九、深入推进“三互”大通关建设。积极参与山东电子口岸及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进关检合作“三个一”向“单一窗口”转变,引导企业通过“单一窗口”办理检验检疫申报手续,配套建设和完善检验检疫相关业务系统及接口,实现口岸监管部门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深化黄岛北港区关检查验场地整合模式,推进口岸监管部门间查验场地、监管设施共享共用,变两次查验为一次查验、两次吊箱为一次吊箱,缩短货物滞港时间。(牵头处室:省局通关处、信息处;配合处室:省局卫生处、动植处、食品处、检验处、认证处)
十、降低查验和抽检比例。在风险评估基础上,对未抽中查验和抽检的出口动植物产品及食品农产品,实施合格假定、快速核放;对进出口特殊物品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实施分类管理,对低风险企业给予分次核销、延长审批有效期、降低查验比例等便利措施。减少口岸查验商品种类,对CCC入境验证商品不强制在口岸实施查验,加快货物疏港速度。对《出境商品口岸重点查验目录》内的出境商品口岸核查货证比例由5%降低至2.5%,对《出境商品口岸重点查验目录》外的出境商品口岸核查货证比例由0.5%降低至0.25%。(责任处室:省局动植处、食品处、认证处、通关处)
十一、创新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监管模式。对特殊物品生产使用单位实施“风险评估+日常监管”的模式,调整行政审批手续、简化事前审批流程等制度,将工作重心转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放行速度、降低企业成本。检疫审批单有效期由原来的3个月可最长延至12个月,检疫审批时间由20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责任处室:省局卫生处)
十二、强化企业信用管理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信用管理在检验监管模式改革、区域通关一体化、无纸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信用信息采集、信用结果应用及重点企业监督管理,不断提升信用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积极融入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其他监管部门探索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及联合惩戒机制。(牵头处室:省局通关处;配合处室:省局法制处、卫生处、动植处、食品处、检验处、认证处)
十三、大力推进进出口食品安全“一带一路”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品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研究,以中哈禽肉协议签订为契机,继续开拓中亚经济联盟市场。推进山东食用驴皮、驴肉从埃塞俄比亚进口。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注册制度研究工作,加大出口食品企业对外注册推荐力度,帮扶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扩大我省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注册数量和贸易额,力争至2016年辖区获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注册企业达到300家以上。(责任处室:省局食品处、认证处)
十四、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加快完善质量失信惩戒制度,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营造“诚信受益、失信受罚”的公平环境。落实“清风行动”工作要求,不断丰富完善出口打假信息收集途径。突出输非商品、市场采购和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商品三个重点领域,以市场采购地、主要出口口岸、重点航线挂靠港口等为重点地区,通过日常检验、集中监管、口岸查验和市场采购商品查验等途径,严厉打击出口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责任单位:省局法制处、通关处、卫生处、动植处、食品处、检验处、认证处)
十五、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及应对。建立健全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应对机制,发挥青岛和东营两个评议基地的作用,围绕山东重点行业、重点产业,加强对重大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跟踪、预警、评议和交涉。立足山东出口特色,组织研究韩国《进口食品安全管理特别法》《农药肯定列表制度》和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等配套法规,指导企业加强种养殖、加工全过程管理,确保出口食品安全。积极参与质检总局自贸协定谈判、特别贸易关注等研究和应对工作,通过自贸协定谈判、WTO例会、调查问题反馈等渠道对外发声,反映企业诉求。深入企业组织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培训、帮扶等活动,提升服务发展成效。(牵头处室:省局法制处;配合处室:省局动植处、食品处、检验处、认证处、科技处)
浏览次数: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