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海关关员在出口发动机生产企业调研 石万里/摄
当前,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入发展,中间品作为链接产业上下游的纽带,日益成为全球贸易的主体。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强省,中间品贸易活力持续释放。
中间品指的是用于生产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产品,如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等,是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最为紧密的产品。拓展中间品贸易,不仅能够有力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我国产业链链条长、工业门类齐全等优势,还可以满足全球不同地区产业发展需要,共同做大产出的蛋糕,为其他国家产业链的发展提供支撑,分享我国发展的红利。
近日,在日照口岸通关大厅,海关工作人员为现代坦迪斯自动变速箱(山东)有限公司出口印度尼西亚客户的一批无极速自动变速箱签发了RCEP证书。随后,这批小轿车用变速箱将出口到国外用于生产整车。
“变速箱是燃油汽车的核心部件,一个普通的变速箱通常有上千个零件,是汽车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我们的产品除供应国内各大车企,还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前10个月,企业出口额达24.2亿元,同比增长27.6%。”现代坦迪斯自动变速箱(山东)有限公司通关科主任王彦斌介绍,企业每年进口大量的变速箱零部件,加上国内的齿轮配套,加工成变速箱后再出口到国外的整车制造厂,整个进出口过程都是典型的中间品贸易。
日照海关通过“智慧征管”“鲁贸通”等后台数据比对发现,印尼企业在使用中国产的汽车配件时,可根据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将汽车配件视为缔约方成分,整车出口到其他RCEP成员国家时,可凭RCEP原产地证书享受关税优惠待遇。
“在原产地累积规则下,印尼使用中国产变速箱生产整车然后出口日本等RCEP成员国家,可以视为印尼生产,享受原产地关税优惠,这既节约了印尼的研发和生产成本,也使我们产品的竞争力大大提升,区域内的贸易更加自由便利。”王彦斌说,在海关的帮助下,企业了解到RCEP协定不但优惠力度更大,而且累积规则适用范围更广,15个成员方范围内均可累积原产材料,货物生产制造的国际合作更加深入。
拓展中间品贸易的背后,是山东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制造业水平的强势崛起。
近日,在山东金宝电子有限公司仓库内,4500片共计5840平方米的高性能覆铜板正在陆续打包装箱,在办结海关通关手续后,这批高新技术中间品将出口国外,用于加工制造印制电路板,而后投入到国际通讯、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领域。
覆铜板是加工制造印制电路板的主要材料,承载着电子元器件并实现其电路连接,在电子产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该公司外贸经理林艳红介绍,全球5G、人工智能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引领市场对覆铜板的需求持续增长,同时新电子产品和技术的不断涌现,也对覆铜板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支持覆铜板企业抓住发展机遇,烟台海关在保障企业原材料稳定供应上下功夫,指定专人对企业开展重要原料进口牛皮纸申报要素培训,及时解答企业申报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指导企业规范申报、提前申报,同时对于急需的原材料,实行全天候“预约通关”等服务,实现货物到港后随到随验、随验随放,进一步压缩原料进口周期,助力企业进口原料快速进入生产环节。
“在海关的政策支持下,我们的原料切换工作非常顺利,新的进口原料供应链体系运转高效,升级后的产品性能更加稳定,更有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国外客户的一致认可。”林艳红介绍。
通过拓展中间品贸易,外贸企业正在持续拓宽贸易网络,并带动技术交流、产品创新、质量管理、标准对接的国际合作,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
据青岛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山东进出口中间品1.69万亿元,约占整体进出口总值的61.1%。其中出口中间品7892.7亿元,同比增长4.9%。(罗文凯、孙文慧、董立臣/文)
浏览次数: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