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裕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进口的一批重125吨的药食同源商品“决明子”在海关办结通关手续后运往加工厂。
山东是全国重要的调味品加工基地和物流集散中心,调味品生产企业对丁香、小茴香、豆蔻、姜黄等原材料需求旺盛,但受产地、品质等因素影响,长期以来进口依存度较高。
今年5月,青岛海关协同青岛自贸片区管委等六部门制定的《关于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开展药食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生效。青岛海关第一时间梳理自贸片区相关企业情况,组织政策宣讲,帮扶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开展申报,同时加强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缩短审批时间。
据了解,原先,药食同源商品进境时如按药品监管,进口企业需先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办理药品进口备案手续和口岸检验,获得“进口药品通关单”,再向海关办理药品进口手续。由于非药用生产经营企业进口药食同源商品政策限制较多,办理“进口药品通关单”十分困难。
改革实施后,试点企业只需提交市场监管、商务部门出具的“进口商品用途证明”,明确进口的中药材用途为食用,并且符合进口食品准入要求,即可顺利通关,通关手续大幅简化。目前,青岛自贸片区已有2家企业获得试点资格。
“过去我们只能寻求广西、广东等地的企业代理进口,代理费用比较高,后续的陆运成本也高。”山东裕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宋成雨说,现在从青岛口岸直接进境,运输时间大幅缩短,现金流流转速度提升近3倍,仓库持有成本降低50%。
在开展制度创新的同时,青岛海关着重加强进口环节监管,强化与市场监管、商务部门联动配合,实施全流程监管,依职责对药食同源进口商品流通和生产领域进行管理,做好风险防控工作,确保全流程规范严密。此外,试点企业将主体责任落实到位,把好进货商品质量关,确保进口商品用途合规,并实施下游管控、建立闭环追溯体系。
据统计,今年前7个月,辖区已有36批、2455.5吨进口货物通过《药食同源商品进口用途证明》办理通关手续。(郑军、范莹莹/文)
浏览次数: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