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本关动态

兰州海关采取五项措施推进分类通关改革工作

自2012年6月1日全关区实现了进出口分类通关以来,在关党组和关分类通关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各部门统一思想,强化职责,突出工作重点,完善工作机制,在分类通关改革近两年试运行的基础上,基本情况良好。

2012年1-12月,兰州关区进口转关运输货物分类通关报关单4605票,占同期进口报关单总量的69.37%。其中“低风险单证审核”报关单3745票,占比81.32%,“高风险重点审核”报关单849票,占比18.44%,“低风险快速放行”报关单11票,占比0.24%;出口转关运输货物分类通关报关单433票,占同期关区出口报关单总量的75.44%。其中“低风险快速放行”报关单34票,占分类通关总量的7.85%,“低风险单证审核”报关单152票,占比35.10%,“高风险重点审核”报关单247票,占比57.05%。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风险分类水平,夯实分类作业基础。

认真贯彻“由企及物”理念,依托各部门提供的信息、数据,扩大风险甄别范围,提高高风险甄别参数的精准度。切实加强对未知风险的有效控制,通过强化对未知风险的现场抽核、随机布控、事后批量复审等,对发现的问题,注意总结规律,及时转化为高风险参数或布控指令,压缩未知风险比例。提高低风险报关单的比例,扩大被直接甄别为低风险的企业范围,在原有AA类企业的基础上,有选择的把关区A类生产型企业纳入其中,同时把“预归类、预审价、原产地预确定”等海关鼓励措施,转化为低风险甄别条件,在引导企业守法自律的同时,提高低风险比例。

二、深入贯彻“守法便利、违法惩戒”管理理念,落实海关差别化管理措施。

积极落实海关总署“调整企业分类新标准”,科学务实地开展企业分类管理工作,落实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措施。把关区规范、稳定开展进出口业务的诚信守法企业纳入到更好等级的分类标准中,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通关成本,提升竞争力。企管部门建立了与关区重点企业的定期层级沟通机制,不断提升企业参与分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关区AA、A类企业划分为生产型和贸易型以实施差别化管理,确保便捷措施落到实处。

三、以规范申报为重点,强化审单业务监督管理工作,完善报关单批量复审工作机制。

建立兰州海关直属海关商品库,制订《兰州海关直属海关商品库管理办法》,实现工作常态化。在关党组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首批采集156种商品,涵盖税则商品八类、十三个章节,共采集商品图片226张。按照《兰州海关报关单批量复审工作规程》,依托风险管理平台、HL2008等辅助决策系统,运用风险分析、综合比对等方法每月按不低于5%的比例对报关单数据进行抽样复核。

四、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分类通关改革工作的实施。

监管职能部门积极落实分类通关改革实施方案,按照分类通关操作规程指导关区现场开展作业,先后召开关区《出口分类通关改革总结会议》、《分类通关分拣结果通报分析会议》、《深入推进海关通关作业改革动员部署会议》、《推进进口分类通关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制定下发《兰州海关关于进一步推进分类通关改革工作的通知》,认真开展分类通关业务培训,推动分类通关改革工作开展。在业务运行中,认真开展通关监管分析监控,全年共完成《月度通关监管风险分析报告》12期,《兰州关区监管运行评估报告》4期,《贸易管制季度分析报告》1份,并对分类通关分险参数作用、效能及分类通关分拣结果等情况进行专项分析和监控,及时发现分类通关业务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五、认真做好现场分类通关改革评估工作,加强分类通关报关单现场抽核工作,提高通关质量。

进一步落实分类通关改革工作的各项要求,强化规范操作,从源头加强报关单数据质量和通关流程监控,科学合理的实施即决式布控。定期对分类通关风险参数现场运用结果进行评估并及时向风险管理部门反馈,提出意见建议。规范申报管理,按照海关进出口商品申报规范目录要求,依托商品规范申报辅助系统,完善现场接单模式和报关单抽核操作规范,落实报关单抽核作业。设立抽核岗位,对低风险快速放行报关单实现了100%抽核。

浏览次数:

打印本页 关闭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举报电话 | 使用帮助 | 无障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兰州海关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兰州海关主办

联系电话:0931-7705000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银安路9号 邮编:730070

京ICP备1701531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8

网站标识码:bm284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