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今年1-5月黑龙江省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以下简称“铁矿砂”)191.2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1.1倍;价值3.1亿美元,增长2.2倍;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163美元,上涨51.1%。
一、今年1-5月黑龙江省铁矿砂进口的主要特点
(一)进口量企稳回升,进口均价冲高回落。今年黑龙江省铁矿砂进口量除3月小幅下降外,其余各月均保持环比增加。其中,3月进口32.5万吨,同比增加99%,环比减少3.9%,为今年的最低值;5月升至47.9万吨,同比增加1.2倍,环比增加8%,为今年的最高值。今年1季度黑龙江省铁矿砂进口均价延续了去年4季度以来的上涨势头,3月进口均价涨至每吨174.1美元,同比上涨79.2%,环比上涨3.6%,创去年以来新高;4月回落至每吨160.2美元,同比上涨37.5%,环比下跌8%,为今年的最低值;5月小幅涨至每吨161.5美元,同比上涨6.4%,环比上涨0.8%。
(二)边境小额贸易占比近9成。今年1-5月黑龙江省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口铁矿砂171.8万吨,增加2.1倍,占同期黑龙江省铁矿砂进口量的89.8%;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19.4万吨,减少43.1%,占比为10.2%。
(三)俄罗斯联邦为主要原产国。今年1-5月黑龙江省自俄罗斯进口铁矿砂191.2万吨,增加1.1倍;自巴基斯坦进口0.3吨,去年同期无进口。
(四)国有企业进口量增幅显著。今年1-5月黑龙江省国有企业进口铁矿砂99.9万吨,激增2.3倍,占同期黑龙江省铁矿砂进口量的52.2%;私营企业进口91.3万吨,增加54.6%,占比为47.8%。
二、今年1-5月铁矿砂进口量增价扬的主要原因
(一)国内钢厂加大钢材生产,带动铁矿砂的需求增长。今年4月国内粗钢日均产量196.8万吨,创历史新高[1],5月国内粗钢产量6025万吨,同比增加7.8%,环比增加2%,增速略有下滑,但仍创出历史新高水平,而钢材产量达7637万吨,同比增长10.6%[2]。此外,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保障性住房及城市化建设加快对钢材需求增长,每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开工,拉动螺纹钢需求约占年总产量的20%以上,能有效弥补商业地产的需求不足。尤其住建部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态度强硬,严令各地房地产开发商必须在今年11月前全部开工,刺激了建筑钢材需求增长,钢铁企业生产积极性提高。钢厂加大钢材生产,从而增加了铁矿石的需求量,直接带动我国铁矿砂进口量增加。与此同时钢价走势也影响了铁矿石价格,钢材产量增加、价格走高也坚挺了铁矿石价格的市场信心。
(二)全球铁矿砂涨价预期强烈,企业进口囤货动力高涨。今年年初,铁矿砂主要资源国澳大利亚矿区遭受洪水袭击,产量大幅减少。同时,部分国家加大资源性产品保护力度,对铁矿砂价格上涨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印度政府于3月2日宣布将粉矿和块矿出口关税上调为20%[3]。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出货量减少,而新兴经济体需求却持续增加,进一步强化了涨价预期。在种种涨价预期因素作用下,铁矿砂贸易商、钢厂等纷纷加大进口力度,囤货动力高涨,港口铁矿砂库存量节节攀升。5月我国进口铁矿砂5330万吨;港口库存在5月底为9259万吨,较4月增加1003万吨,上升12.2%[4]。
三、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国内宏观环境在一定时期内会对钢企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首先,国内货币政策的持续紧缩将给资金密集的钢铁企业带来较大的困难。其次,进入6月,随着用电高峰的到来,局部地区用电形势将更趋紧张,部分钢厂的生产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此外,近期我国汽车、造船、家电、机械等行业的工业生产及消费均呈现放缓趋势,预示着板材市场需求淡季的来临;从保障性住房开工情况来看,各城市开工率不到3成,建材需求也显薄弱,钢材需求疲软。
(二)铁矿砂价格大幅上涨,国内钢企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矿业公司2010年的净利润达1100亿美元,同比增长1.6倍。靠急剧攀升的商品价格及2010年产量增加5%的推动,全世界前40大矿业公司的收入猛增32%,达到创纪录的4350亿美元[5]。而今年1-4月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仅实现净利329.8亿元,同比下滑2.1%。77家统计对象中,有8家出现亏损,亏损面10.4%。我国钢铁业多花的成本,竟是自身利润的2.6倍[6]。我国钢铁企业利润被高涨的铁矿砂价格蚕食,而目前铁矿砂涨价趋势仍在继续,钢企利润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压。
(三)中小型建筑钢材生产企业产量增加迅猛,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压力较大。我国钢铁企业集中程度低,彼此之间缺乏协调,在市场信息、贸易通道和金融服务方面,又缺乏在更高平台上的有效整合。这成为我国钢铁企业长期受制于人的症结所在。据了解,今年1季度,国内钢材产量保持强劲增加势头,主要是因为一些中小型建筑钢材生产企业产量增加较为迅猛,有的增速高达50%以上。由此反映出今年我国钢铁行业结构调整的压力较大。
为此建议:一是针对国际铁矿砂贸易高度垄断的局面,继续坚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加大海外矿山的投资、开发、入股,进一步提高海外权益矿的比重;二是加强对国际市场铁矿砂供需状况、价格走势的监测与研究,引导企业合理把握进口节奏;三是提高产业集中度,扩大我国钢铁企业总体影响力,提升在国际铁矿砂贸易中的谈判砝码;四是加强技术创新,降低能耗,节约资源,进一步提高经营和管理水平,以适应内外部环境。
浏览次数: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