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计划总结 > 年度工作总结
拱北海关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我关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总署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扎实推进政治建关、改革强关、依法把关、科技兴关、从严治关建设,坚决做到够得着、跟得紧、接得住、落得实,推动关区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全年共监管进出口货物1.5亿吨、进出口总值425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1%、增长2.1%。检验检疫进出口货物19.1万批、货值757.7亿元,同比增长2.7%、13.1%。监管进出境旅客1.5亿人次,同比增长8.1%。监管进出境运输工具431.1万辆(艘)次,同比增长6.2%。全年税收入库144.4亿元,同比增长2.1%。
一、加强政治建设有新高度
(一)真学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
关党组带头学,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年开展关党组集体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32次,带头宣讲督学5次,持续打造对党绝对忠诚、政治绝对坚定的关党组。全员深入学,严格落实总署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28项重点举措,建立完善4项学习制度,制定落实学习措施12项;扎实推进“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党员考学、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开展党员专题学习900余次,完成4批次230名处级领导干部集中轮训,实现科级领导干部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培训全覆盖,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员学习。融入实践学,关领导全年下基层调研121次,推动解决突出问题100余项,认真落实形势分析及工作督查例会制度,专项督办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15项。
(二)落实落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将支持横琴开发发展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把珠海保税区监管职能划归横琴海关管辖,探索海关监管“前推、后移、中优”,助力横琴打造“一国两制”特别合作区。顺利完成配合中央巡视工作,全力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落实巡视整改72项措施,已完成或取得阶段性进展67项,创新解决库存筹码等历史遗留问题。打击“洋垃圾”走私成效显著,查获走私固体废物案件6宗,涉案固体废物31.6万吨,侦办的“3·25”走私固体废物案为年内全国最大宗矿渣类固体废物走私案。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帮助4个扶贫点290人成功脱贫,脱贫率达98%。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移交扫黑除恶案件线索5条,顺利通过中央第八督导组下沉式检查。坚决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查获反动印音制品、散发性宗教宣传品等违禁品4322件。全力做好非洲猪瘟口岸防控,妥善应对关区非洲猪瘟疫情,保障了供澳活猪的“生命通道”。严打疫区动物及其产品走私,查扣走私冻品2109吨。
二、深化改革创新有新突破
(一)海关机构改革蹄疾步稳。
4月20日如期实现“改头换面”,按时按质完成职责、机构、人员转隶等重点工作,统一以海关名义对外开展工作。扎实推进过渡期各项工作,建立党组联席会议和部门对口联系机制,共同研究解决“三重一大”等重点工作87项,确保各项工作平稳过渡。深入推进“脱胎换骨”各项部署,坚持“两变两不变”总体思路,大力推进关检业务全面融合,顺利完成关检业务融合整合申报、现场关检综合业务融合、后续监管职责整合等重点工作,全面推广“查检合一”“多查合一”等改革。稳步开展机构改革“三定”工作,结合隶属海关功能化建设,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制定“三定”方案,年内,实现各部门单位处级机构和处级干部调整配备到位,进一步优化关区业务布局、机构设置和人力配置。全面推进全员培训,约2.4万人次参训,人均培训92学时。
(二)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扎实推进口岸提效降费,建立月度通报、季度评估机制,关区口岸收费10月份实现“明码标价”,如期实现每集装箱降费100美元目标。提升企业获得感,顺利完成整体通关时间压缩三分之一目标,12月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压缩64.97%、70.16%,关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仅为全国整体通关时间的30%、44%。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货物申报应用覆盖率达100%,舱单申报应用覆盖率稳定在80%以上。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下放审批层级2项。全面推广《海关专用缴款书》企业自行打印,全面取消通关单。有效规范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服务和收费,免除查验没有问题相关费用675万元。
(三)通关一体化改革攻坚克难。
深入开展关区业务情况摸底,推进构建“三纵一横两制高点”业务新格局。关区二级风险防控中心建设卓有成效,建立健全制度规范11项,查获率从5月份的2.1% 逐步提升到12月的4.7%,风险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提升关区执法统一性水平,对单证验估等20余业务集约到指定隶属海关办理。推进税收征管方式改革,税款多元化担保等15项税收征管方式改革在关区全部落地生根,关区电子支付比例达97%。有效发挥业务监控指挥中心作用。持续深化放行信息电子化改革。
三、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新作为
(一)不断完善正面监管。
严控安全准入风险,构建货运、跨境电商等多领域、跨部门防控机制。全面推广移动查验单兵作业,开展“先期机检”作业试点。全面推广智能审图应用,稳步推进H986集中审像,持续提升监管设备效能,关区H986设备机检比例达49.7%。打造全国海关首条旅检智能分拣线,实现对17种重点行李物品智能审图、自动分拣。抓好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拱北等3个口岸以“优秀”等次通过全国口岸核心能力复核,检出传染病症状旅客2308人次,确诊各种传染病例577例,完成出入境人员监测体检2万人次,确诊各种传染病例388例。在全国首次监测发现波氏曼蚊、截获浅黄麻蠊。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商品安全防控,截获禁止进境物8.2万批次、70.2吨,检出不合格进出口食品181批,检出有害生物5969种次,全国口岸首次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鳄梨织蛾。严格管控煤炭进口,检验不合格率达58.7%,进口528.8万吨,同比下降20.1%;坚决落实联合国安理会对朝制裁决定。推动落实综合治税7项措施、22项重点工作,精准完成全年税收目标,原产地外脑机构职能有效发挥。以“三个确保”做好武警海关执勤兵力撤收工作。
(二)持续强化后续监管。
推进关检融合“多查合一”,构建集约化、专业化后续监管模式。推动关区企业注册登记实现无纸化、网络化,企业年报实现“多报合一”。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关区随机布控率99.9%,人工查验报关单100%由系统随机指派查验人员,常规稽查随机选取率97.7%。落实主动披露和引入中介等制度,不断丰富后续监管方式。组织开展减免税货物、打印耗材翻新行业等11个行业性专项稽查行动,全年办结稽查企业304起,稽查作业有效率达62.4%,办结核查作业553起,有效率达38.5%,各主要绩效考核指标居全国海关前列。强化进出口数据核查监督,虚假贸易联防联控综合管控机制有效运行。
(三)着力提升逆向监管。
深入实施“全员打私”,监管线条查发移交案件数占比达89.8%。全年查获各类走私违法案件1.2万起、案值31.6亿元、涉税4.2亿元。查获总署缉私局挂牌督办案件12起,查获最高检、最高法和海关总署缉私局联合督办案件1起。查办案件数、千万元大案数、打掉较大走私团伙数量等多项指标破历史记录。在巩固查证率的基础上,切实提高查获率,关区非涉税刑事案件查获率提升至36.8%。加快推进“智慧缉私”建设,情报中心、指挥中心、办案中心、案管中心建设取得实效,探索全面对接地方公安智慧新警务“5+1”建设。不断强化反走私综合治理能力,筑牢“打、防、管、控”立体防线。
四、服务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有新举措
(一)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力度。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管好大桥”、建设“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等重要指示,高效完成港珠澳大桥建设开通204项海关任务,全力保障大桥顺利开通和高效运作;落实《海关总署与香港海关、澳门海关开展港珠澳大桥口岸合作互助项目备忘录》,打造大桥口岸创新高地,深入实施珠澳海关“执法互助、便捷通关”通关信息互换合作、珠澳“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旅客卫生检疫、珠港澳三地病媒生物联合监测、“跨境快速通关”、“进口食品检验前置”等新模式。强化政策研究,开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优化关区营商环境等重点课题研究,提出加快发展珠港陆空联运政策建议获地方高度肯定。全力支持横琴自贸片区建设,做好国务院42项、广东省52项自贸区创新制度复制推广工作,推进支持横琴深化改革创新7项重点改革任务,横琴口岸通关效率连续三年居于广东自贸区榜首。密切跨境合作,实行澳门CEPA食品检验前置制度,被澳门特区政府写入年度施政报告;与澳门民署启动珠澳两地“前店后仓”物流合作,推行进口展销酒类“预检直放”模式;珠澳联合开展供澳花卉苗木电子植物检疫证书系统研究及应用,合作共建供澳种苗花卉隔离圃。
(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有温度。
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全面推广以企业为单元的加工贸易监管改革,大力推进边角废料内销网络交易等保税监管模式创新,拍卖成交额位居省内海关前列。创新开展航空零配件保税维修、AOG紧急支援业务、耗料账册试点,助力打造“全国航空标准件配送中心”。推动提升企业竞争力,深入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关区2295家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检测认证等“一站式”公益性技术服务。深化海关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落实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措施和AEO国际互认合作部署,开展企业认证269家,调整信用等级286家。依托全国首批制冷设备、办公设备及耗材2个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积极应对技术壁垒。助力打造城市名片,全力保障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等多项重大活动顺利举办。
(三)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有深度。
实体运作青茂海关,配合推进青茂口岸、横琴口岸及综合交通枢纽等新口岸项目的规划建设。助力珠海、中山拓展“一带一路”市场。历时8年配合珠海市申报高栏港综合保税区,于2018年2月获国务院批复设立。支持中山“一港五区”建设。大力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助力珠海市获批第三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山市利和灯博中心获批全国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积极应对中美贸易争端,加强对地方外贸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积极建言献策,参与撰写的统计监测预警报告获中央领导批示10篇次。开展税政调研提出“电动剃须刀头”“通道锁”“蒸汽眼罩”等税则调研建议获国家部委采纳。参与完成对WTO成员国涉及机电产品能效标准等7项TBT通报的评议,提交2项SPS特别贸易关注。助力珠海跻身全国外贸百强城市第7名。
五、全面从严治关有新成就
(一)着力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强化政治统领,全力做好配合总署党委巡视工作,层层压实党建主体责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做到“四个服从”“五个必须”,旗帜鲜明反对“七个有之”,严肃开展诬告滥诉、特权思想、圈子文化等专项整治,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关党组带头召开民主生活会3次,各级党组织召开组织生活会213次。开展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拱北海关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指引》,完成对167个基层党支部的检查督导。深挖基层党建热源,打造基层党支部建设典型案例10个,闸口海关查验一科党支部、闸口海关缉私分局法制科党支部分别获评全国海关基层党建示范品牌、基层党建培育品牌。
(二)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打造“动车组”式领导班子,根据机构改革部署调整配备领导班子33个。强化正向激励,出台《拱北海关党组关于进一步激励全关员工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实施意见(试行)》、《拱北海关领导干部宪法宣誓实施细则》等规定。大力提升素质能力,完成科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港珠澳大桥人员转岗培训、“送教到基层”等各级各类培训252期,2.9万人次参训。不断提升监督管理效能,严格落实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完善干部人事工作纪实机制,持续优化干部考核管理,对全关360个处、科级领导班子开展年度考核民主测评。
(三)着力加强纪律作风建设。
严肃推进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四风”问题线索“大起底”工作,复核问题线索47条,跟进处置具体问题2个。严肃开展匿名诬告等歪风邪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群众身边腐败”“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等多项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开展“补转提”专项活动,全关整改问题1.9万项。抓好年度全员准军事化集训,强化纪律作风监督检查,严肃整治内务规范,开展准军集训考查2次、关区内务督察4次和视频监控检查8次,查处问题55个,出台拱北海关“禁酒令”,严肃整治酒驾醉驾,努力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令行禁止、担当奉献”准军事化海关纪律部队。
(四)着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压紧压实“两个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细化推进党风廉政建设131项任务。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实行“专责监督、职能监督、日常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联动监督,对2个隶属单位开展常规巡察,推进2个专项巡察,推进问题整改64个。顺利完成迎接总署审计工作,对2个隶属单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开展10个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督察项目。深化HLS2017平台应用,建立内控监控清单,筑牢“三道防线”。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处分123人次,加大“第一种形态”工作力度,开展提醒谈话175人次、诫勉谈话8人次,其中关党组成员开展提醒谈话19人次、诫勉谈话4人次。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重点查处顶风违纪行为,共立案10件11人,结案7件。深入开展“一案双查”“一案双析”,处置“一案双查”问题线索3条。严肃开展追责问责,就“醉驾”问题对3个领导班子、6名领导干部进行问责。
五、综合保障水平有新提升
(一)科技运行更智慧。
全力以赴完成港珠澳大桥口岸信息化项目建设和运维保障工作,确保大桥口岸顺利通关、稳定运行。加快推进关检信息系统整合,完成关区管理网和运行网两网融合,完成关区内40个业务点信息化基础建设,实现关区高带宽网络全覆盖。全面推广金关工程二期应用项目19项,完成监管拓展应用系统(一期)建设,打造监管信息化和旅检智能化平台。成功申报海关智慧旅检应用创新实验室。全年信息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核心系统可用率达99.98%,主干网络系统可用率99.99%以上。技术中心、保健中心技术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大力推进实验室建设,技术中心获批为“进口固体废物属性鉴定联盟”会员单位,获批筹建“海关总署进口固体废物属性鉴定常规实验室(珠海)”。关区属地化验成效明显,送检效率较改革前提升超5倍。
(二)法治建设更规范。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方式和作业流程5项,全部行政审批项目实现“一窗受理”,珠海、中山两市行政服务中心海关业务好评率达100%。压茬推进立改废释工作,废止规范性文件9份。持续提升执法能力建设,完善关区权责清单管理制度,完成海关执法能力学习考试3209人。大力开展“七五”普法等系列普法宣传活动。办理复议诉讼案件29宗,关案件审理委员会审议案件8宗。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查获各类侵权案件148起、侵权货物24.8万件。
(三)保障工作更精细。
强化预算管理,全年财政预算执行率超90%,2017年财政拨款结转存量资金全部执行完毕。强化资金保障,完成关检财务资产清点工作,追加重点项目预算10.15亿元。强化应急保障,有力应对台风“山竹”,做好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强化福利保障,继续做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改革等相关工作,积极争取改善员工福利待遇。强化民生保障,办理人民群众来访、来信297项,办好食堂,做好医疗保健、重点帮扶、生活服务、幼儿保教等民生工作。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凝心聚力作用。
(四)政务服务更高效。
文风会风精简高效,全年关区发文数量减少14.1%,关区会议数量同比减少4.8%。政务公开成效明显,获中科院电子政务理事会“2018年度政府网站精品栏目奖”。12360热线接通率达95.8%。政务信息、新闻宣传成绩突出,获总署办公厅通报表扬。规范开展港珠澳大桥三地海关合作备忘录签署等25项重大内外事务活动保障工作。督查督办全面加强,督办落实工作事项900余项。保密安全水平有效提升,完成保密检查5次,未发生泄密事件。理论研究成果丰硕,完成《海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署级课题研究,相关建议获国务院办公厅联合调研组肯定。海关学会工作持续加强,报关协会、区域协会脱钩工作顺利完成。
浏览次数: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