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聚焦 > 专题 > 疫情防控和六稳六保
2025年全国海关工作会议提出,着力促进外贸稳量提质。福州海关发挥海关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枢纽作用,积极主动作为,提升政策供给的精准性、有效性,推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有利条件更好转化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效能。
“你们来得真及时,正好可以解答我们的疑问。”近日,看到福州海关税政调研工作室成员,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关务经理潘银兰立即抛出问题,“客户要求不同,出口储能系统的组成结构也就不同,我们申报税号时经常拿不准。”
对此,福州海关在实施海关归类预裁定便利措施的同时,指导企业初步形成了新增储能系统单独税号的税目调整建议。
税政调研是海关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2024年以来,福州海关税政调研工作室从民生需要、供应链安全、创新发展等方面开展税政研究,针对产业发展及企业贸易瓶颈提出税政建议。其中,6项获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采纳,惠及福建光电行业综合产值近200亿元。
2025年,福州海关着力促进外贸稳量提质,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加大调研力度。各部门、各单位深入口岸、企业等开展一线实地调研,了解地方政府和进出口企业需求。发挥“挂钩帮扶企业”“问题清零”等机制作用,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同时,根据外贸形势强化风险预警和正面引导,帮助企业拓市场、稳预期、提信心。今年前4个月,福州海关收集业务改革、地方政府需求和企业问题179个,均已全部解决。
企业的需求,就是工作的方向。
“现在开展视频查检,请把镜头拉近,方便核对有关信息。”近日,福州海关所属南平海关关员连线福建省政和鸿图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对一批出口竹制餐具产品实施远程查检,耗时不到半小时。
竹木草制品是福建省传统优势出口产品。针对产品特性和企业提高通关速度的需求,福州海关在原料检验、防疫管理、产品溯源、环保标准等方面加强政策指导。通过实施“远程属地查检”,企业等待查检时间缩短约80%,海关单批查检耗时缩短约75%。“我们可以随时预约查检,省去了等待排期时间,还节约了仓储费用。”该公司负责人林芳芳说。
“请船员保持1米间距,逐一通过测温仪进行体温检测。”日前,来自澳大利亚的“太平洋珍宝”轮载着17.6万吨铁矿靠泊莆田罗屿港口,福州海关所属莆田海关关员立即通过智慧电讯检疫设备远程开展船舶检疫。
传统模式下,海关关员需等待入境船舶靠泊后,以现场登临的方式开展检疫监管作业。作为海关系统首批试点单位,莆田海关自2024年3月起正式运用智慧电讯检疫模式开展检疫监管。该模式下,通过引入“便携式远程测温流调仪”“头戴式智能监控仪”等系列智能化监管设备,海关关员无需现场登临便可远程指挥完成船员体温检测、医学巡查以及船舶卫生检查等入境检疫项目,整个过程用时不到20分钟。
目前,“智慧电讯检疫”模式已在福州关区全部海港口岸落地,整体船舶卫生检疫时长压缩80%。自2024年3月以来,累计压缩检疫时间超4500小时,为企业节省费用约8000万元。
此外,福州海关还复制推广“出口锂电包装智慧监管”业务场景,自2023年12月以来累计为企业节省通关验放时间近13万小时,节约成本超1800万元。为进一步强化口岸智慧监管,福州海关推出“安全智能锁远程智能施封系统”,建立“福·厦”转关“一锁通”模式,实现口岸监管各环节有效衔接,守法企业尽享“无感通关”便利。
政策释放红利,通关更加便利,口岸更有活力。
今年以来,福建口岸开放捷报频传。1月3日,闽东地区第1个保税物流中心——宁德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关运作;2月17日,福建融港码头发展有限公司海关监管作业场所通过验收;2月22日,莆田港秀屿港区莆头作业区进境原木指定监管场地(B类)获批;3月5日,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核心区母港3—6号泊位通过省级口岸验收。4月14日,福建省首个空港型综合保税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通过正式验收。福州海关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地方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积极培育“保税+”新业态,助力招引优质项目、优质企业入区,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新格局。
福州海关立足福建省口岸发展规划、产业特色与区位特点,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建立“关—地—企”联动配合机制,紧凑推进“立项—建设—验收”各环节,高标准、高效率推动口岸开放建设。“我们将继续推动福州港江阴港区对外开放,加快原木、水果等指定监管场地建设,支持宁德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核心区建设。”福州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
浏览次数: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