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重大事件 > 国门战“疫” > 战役先锋榜


心之所善 一往无前
记汕头港海关进口监管科科长王锐丹

  陈 岚

  4月下旬,汕头港码头已然烈日炙烤,热浪滚滚。

  自俄罗斯进口的99吨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刚刚抵达进口货物查验现场,汕头海关所属汕头港海关进口监管科科长王锐丹操作移动查验单兵设备,打开汕头海关进出口商品查询系统,结合货物实际状态,相对进口货物与系统信息,综合研判,快验快放。疫情期间,以他为主力研发的汕头海关进出口商品查询系统,在汕头港口岸派上大用场。

  “作为执法一线关员,我应该琢磨怎么发挥作用、有所作为。”王锐丹结合科室业务实际,提出以创建“守护国门、管服并举”科室品牌为抓手,持续提升一线执法质量和效率。

  创建品牌的过程,是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口监管科关员们发现,制约查验效率提升的关键在于进出口商品种类繁杂、商品知识要素项目众多,需要多方收集信息。但大家各自收集的信息“碎片化”、不成体系,无法传承更不便于实际运用,大大影响了现场通关效率。经调研论证,王锐丹大胆提出采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打造“信息多维展示+实时便捷查询”工具,以辅助现场执法的设想。

  在技术部门支持下,王锐丹组织业务骨干,依托汕头海关进出口商品样品室资源,开发出“进出口商品信息查询系统”。目前,该系统集成塑料原料、矿产品、纸制品等30多项汕头港主要进出口商品资料,图文并茂展示商品外观、特性、用途、归类、常见型号、鉴别方法等相关信息,可装载于电脑、手机和查验单兵等移动设备中,实现了商品信息的实时获取和系统掌握。

  系统正式上线后,关员可在查验作业中通过手机APP或查验单兵系统登录,运用系统信息快速、准确比对核实查验商品;日常工作中,关员可将该系统视作“充电站”,补充知识,提升技能。“系统要优化的地方还有很多。”王锐丹说,“我们还将继续探索运用3D成像技术实现主要进出口商品全方位展示,进一步提升管用、实用性和查验效率。”

  通过开发“进出口商品查询系统”提升执法效率,只是王锐丹带领科室推动实施“微创新”“小改革”的举措之一。

  今年以来,为有效降低疫情对企业复工复产的影响,他们运用“网络传输”“网络视频”等手段开展进口食品标签整改验核等“无接触”查验外勤作业11次,减少人员聚集;在汕头关区首次开展查验“免协助”业务,免于进口货物收发货人到场协助查验,实现让“数据多跑腿、人员少聚集”;开通“绿色通道”,主动联系关区农产品、食品进口企业和码头公司,对相关物资优先调柜、优先查验,确保物资“即到即验即放”,2月以来快速验放进口食品、冻水产品等38批;坚持顺势监管,以“堆场查验”模式克服货物难以快速在查验平台完成查验、货主无法提供场地满足海关下厂查验条件等困难,对5批共127个集装箱荒料石进行堆场快速验放,保障企业生产物资通关“零延时”……

  “疫情防控以来,我们周一到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王锐丹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辛苦其犹未悔。期盼着我们每一份付出,都能成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一份实实在在的动力。创新不易,但我们仍将一往无前!”

浏览次数:

打印本页 关闭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京ICP备17015317号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主办

地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6号 邮编: 100730 电话: 010-65194114(总机)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8 网站标识码:bm28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