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重大事件 > 国门战“疫” > 战役先锋榜
□洪 钧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T3航站楼,长达几公里的旅客入境通道,被设计成一个“不走回头路”的防疫管理闭环。其中,有一块大约20平方米、用灰色围挡隔离的空间,被视为入境大厅“最危险的区域”——有症状旅客排查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明显症状的旅客都要在该区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和样本采集。
厦门机场海关旅检三科的吴勇,就驻守在这里。“我是学医的,最危险的地方让我上。”吴勇话不多,但工作干脆利落。他娴熟地穿上防护服,戴上手套,比谁都快。而这样一套行头,他已经连续穿了两个多月。从春节到现在,吴勇在这个高风险岗位上已坚持60多天,500多小时。
随着每日入境旅客数量跃升至全国第三位,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成为疫情防输入的“最前线”。春节以来,吴勇和战友们每天要面对1000多人次的出入境人流,经常一坐下就长达七八个小时起不了身。
“碰到高峰期,为了让旅客尽快通关,大家一刻也不敢停。最长的一次是从凌晨5时一直坚持到15时,没有喝水没有进食更不能去洗手间。”在航班间隙,吴勇和同事轮换着吃了饭,便再度回到岗位工作直到深夜。
“幸好还年轻。”吴勇告诉笔者,说不怕是骗人的,毕竟跟各种不确定性就隔了一个口罩、一层面屏,但这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
被送到这里的旅客难免情绪焦躁,吴勇始终细致安抚、耐心疏导。防护服和护目镜包裹住了他微笑的脸庞,但旅客总能从他的和声细语中感受善意,从他的专业操作中汲取力量。遇到正在发烧的幼儿旅客,想到家中年龄相仿的女儿,吴勇会温柔地哄逗小朋友测量体温。
事实上,吴勇已有两个多月没见到女儿。因为妻儿居住在福建三明,平日里他要奔波于两地。此前因备战全国海关卫生检疫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大赛,他已连续数月未回家。今年1月,技能比武决赛结束后,刚回家不久的吴勇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预感到一场大战即将打响,毫不犹豫放弃了与妻儿春节团聚的机会,主动回归岗位。
连续的坚守换来的是更多家庭的团聚。经过吴勇和同事们耐心细致的排查,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的旅客直接通过病患转运通道抵达停机坪,再通过120送医就诊,保障了旅检大厅其他旅客的安全。
两个多月来,吴勇和同事们共计排查进出境航空器2285架次、进出境旅客21.33万人次。截至3月29日24时,厦门市累计报告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例。
凭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吴勇荣立厦门海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个人三等功,并被海关总署通报表扬。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