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说,重庆未来发展梦想,全都写进规划。这意味着,重庆未来的一系列发展思路,全都上升为国家战略。”昨日下午,成渝经济区规划直接参与人、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向媒体通报该规划的台前幕后,披露了规划框架内容,以及带给重庆的利好。杨庆育表示,该规划对重庆来说,其意义是继“314”总体部署、国务院3号文件,批准设立两江新区后,中央对重庆改革发展又一重要举措,对重庆建成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城乡统筹示范区、保障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带来重要机遇。
占重庆三分之二的面积
包括重庆市31个区县和四川省15个市在内的成渝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聚集区,自然禀赋优良,交通体系完整,人力资源丰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杨庆育说,成渝经济区涵盖重庆的区县,面积6.26万平方公里,占据重庆区域的三分之二面积,其经济总量占重庆95%。
首提支持重庆建国际大都市
“规划内容,非常具体。40个重要定位,为重庆量身未来。”杨庆育说,分别是5大战略定位,8大综合性定位,22个产业定位,以及5个特色定位。
目前重庆已被确定为国家5大中心城市,和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齐名,现在进一步得到了强化。杨庆育说,规划里边有这样一段原话,首次提出要把重庆建设为国际大都市:充分发挥直辖市的体制优势和辐射集聚作用,高起点建设两江新区,推动国家级创新城市建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宜居、畅通、森林、平安、健康重庆,打造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国际大都市。
支持重庆制造飞机
重庆以后要制造飞机,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重庆要建设国家民用航空基地。杨庆育说,重庆有巴山仪器厂等技术雄厚的配套企业,并与意大利一公司签订了直升机合作项目的框架协议,因此在重庆布局是完全有条件的。并且,在产业门类设置上,大飞机项目在上海、天津,支线飞机在西安,西南地区还没有飞机项目,因此该项目布局在重庆,对提高重庆的产业竞争力很有好处。
杨庆育谈到,国家确立的40个重要定位,共涉及到重大项目有83个。其中,重点产业36个,基础设施29个,社会事业18个,带给重庆总投资估计5000亿元左右。重点产业有风电、轨道交通、数字机床、特高压变电设备、长安汽车、富士康芯片、直升机部件等等。
允许先行先试 万州建保税港区
“规划带给重庆的,还有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杨庆育说,共有40多条重大利好政策。
在内陆开放基地方面,总体赋予重庆先行先试的政策,打造“一江两翼三洋”通道;万州建保税港区等。
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有4项政策:形成以主城为中心、区域中心为支撑的城市群,支持万州、江津、合川、长寿、涪陵、永川6个区域中心城市(黔江不在成渝经济区内),打造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推动中心镇建设示范工程;农业保险体系和农业完善转移风险机制;总结重庆城乡配套改革的经验并推广。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政策方面,一共10条,包括支持区域性地方银行上市、稳妥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扶持发展创业基金、数据结算处理中心、证券场外交易市场、设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大宗商品的远期期货交易市场等等,鼓励军民技术融合创新。
在基础设施方面有两个:一是支持边远山区建中小型水利设施;二是直接试点直供电,即发电厂直接输电给企业。
社会事业方面,有8条民生政策:提高家庭经济困难的补贴标准,鼓励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进入全国一流大学,定期为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等。
生态建设方面有5项,包括公益林补充、阶梯水价、循环经济试点等。
成渝经济区重庆定位
5大战略定位:西部地区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保障区。
8大综合性定位:对外开放门户城市、国际大都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际旅游城市、数字城市、国际重要的数据灾备中心等。
22个产业定位:农业基地12个,包括优质粮油基地、优质草畜、三峡生态渔场、高山养鱼示范基地、稻田生态鱼示范区等;工业基地6个,包括全国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国家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民用航空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的化工基地;医药产业基地;生物制药研究基地等;4个现代服务业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的商贸会展中心、出口和物流基地、国际知名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5个特色定位:两江新区建设,信息产业培育,汽车摩托车发展,航运中心建设,库区柑橘产业发展。
专家解读
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启动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这是当今中国无可争议的三大增长极。但这三大增长极,无一例外地落户东部沿海。在辽阔的西部,谁将承担起“引擎”重任,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成渝这片土地从此将真正成为中国经济的‘第四极’。”重庆市社科院研究员、区域经济研究专家李勇表示。
二级城市迎来难得机遇
李勇表示,“成渝两地在产业结构上互补优势明显,重庆装备制造、汽车摩托车等产业配套都延伸到了四川。成都以轻纺类、电子工业为主,另外IT产业是重庆正在打造的,双方可以在竞争中学习,甚至统一规划,如果这样,那过不了几年成渝地区将成为全球瞩目的IT电子产业集群。”李勇说。
重庆工商大学教授、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专家唐路元,是曾经参与成渝经济区研究的专家。
唐路元表示,“成渝两个大城市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再扩张的范围很小,成渝经济区的建设重点是要让区域内的二级城市都发展起来。”
吸纳南北,带动东西
“这是一轮自下而上的经济振兴之路,全国各地都在主动出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吴箭廷表示,区域经济风潮鹊起,将会推动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高潮,这有别于前30年沿海地区,以点状或线状开发为特色的非均衡发展模式,而是一种新的、动态均衡的网格状方式,走出一条各地争雄、百花齐放的发展道路。
吴箭廷分析,成渝区域的区位优势和在西部的经济地位决定了成渝经济区必将在日后中国经济的协调发展中起到“吸纳南北,带动东西”的关键性作用。首先,成渝两地能很好地与南部的龙头珠三角经济区,以及东部的龙头长三角经济区展开合作,泛珠三角经济合作以及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带就是例证。同时,重庆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拥有诸多政策优势,而成都的经济实力也不容小觑,这一片区的规划,无疑将让西部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无论是西南片区还是西北五省,都将因此受益。
浏览次数: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