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西部,山川如画。从空中俯瞰,西部广袤无垠的土地雄浑多姿。幅员辽阔的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全国占比超过七成,覆盖3亿多人口,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西部地区海关胸怀“国之大者”,牢记使命担当,汇聚法治力量,护航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助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以法聚能,筑牢国门安全防线,全力推进大保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福祉、民族未来。
云南作为北半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我国西南生态重要的安全屏障。昆明海关扎实推进“严防外来物种入侵三年专项行动”,在开展常态化普法宣传营造良好执法氛围的同时,不断提升一线执法效能。今年以来,昆明关区在非贸渠道截获外来活体动植物130种190次,其中外来物种44种56次,有效筑牢祖国西南国门生物安全屏障。
银川海关立足服务宁夏地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以执法培训持续促进执法规范化,把好准入关,防范动物疫情疫病传入,为常态化种畜引进提供坚实法治化通关保障。自2019年5月宁夏地区首次从河东机场空港口岸进口新西兰种羊以来,截至今年9月,已顺利保障11000余只种畜入境。
为写好野生动物保护的“海关答卷”,拉萨海关积极发挥“海关法治进边镇进民家”普法品牌效应,抓住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宣传月等时间节点,以播放汉藏双语讲解视频、标本展示、“看图识物”等形式,生动解读濒危物种和野生动植物相关政策法规。同时,该关强化濒危物种走私路线、“影子商品”信息梳理,提炼涉濒危物种风险参数180余条,持续提升走私查发精准性。
今年以来,拉萨海关所属吉隆海关自主创新“天路e点通”智慧海关建设项目,强化实时监测执法效能,查获利用运输工具改装车厢藏匿走私檀香紫檀案件2起,共计57根,重1813千克,价值208万元;拉萨海关所属普兰海关在入境旅检渠道查获3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水獭皮制品;拉萨海关所属聂拉木海关在旅检渠道共查获濒危动植物种及其制品22起,涉及象牙、红珊瑚、砗磲、小叶紫檀、石斛、海螺等濒危动植物种及其制品。
在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城市防城港,近日,南宁海关所属防城海关关员在对一批申报为“铜矿”的进口货物进行查验时,发现货物实际为粗糙的深褐色粉末及颗粒的混合物,掺杂有黑色颗粒物及塑料、木屑等夹杂物,重342.69吨,后经专业机构鉴定及海关综合研判,判定该批货物属于我国禁止进境的“洋垃圾”,目前已依法退运出境。南宁海关聚焦“洋垃圾”走私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国门利剑”等联合专项行动,在对固体废物进境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的同时,连续三年开展关区执法规范化检查,加强以案普法释法力度,将固体废物类的真实执法案例搬上“模拟法庭”,开展场景式、沉浸式普法教学,不断提升行政执法质量。
南宁海关在矿产品进口量大的隶属海关设立“枫桥经验”实体工作室,统筹“业务骨干+法治人才+公职律师”力量,共同研处固体废物处置涉法疑难问题,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好国门安全关。
以法赋能,提高便利化水平,全力促进大开放
成都是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拥有双流国际机场和天府国际机场两座现代化大型机场,“双机场”运营模式为成都带来了充足的运力和广泛的航线网络,使其成为国内重要的航空枢纽之一。
成都海关始终坚持“人民海关为人民”,严执法、优服务,支持航空公司拓展货运航线,支持开行卡车航班等空陆、空铁联运发展,深化“多点交运”等创新举措,推进“智慧旅检”改革,助力提升航空枢纽中转集疏能力。今年1月至9月,成都海关共监管四川航空口岸进出口货物货值1265.25亿元,同比增长48.6%;监管出入境人员422.6万人次,同比增长128.4%。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陆海联接枢纽,南宁钦州港通道效应持续显现,南宁海关所属钦州港海关发挥基层首创精神,以法治方式促改革创新,顺利推动“直提直装”“批量转关”等业务改革,畅通进出口物流大动脉。
位于钦州港的广西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从事高端化学品生产加工,得益于国际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供不应求。“今年,海关服务关键原料进口通关,联合海事、码头等制定‘一货一策’‘一船一策’快速监管方案,我们的货物整体通关效率提高了30%以上。”该公司董事长蒋兆飞介绍。
在满洲里公路口岸,一辆辆满载新鲜果蔬的车辆有序驶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高效通关的背后,也有一群“法治人”活跃的身影。今年以来,满洲里海关依托“新枫”工作室,将矛盾争议化解扩展至通关保障、税收征管、普法宣传、助企纾困等各方面,组建“中俄双语人才+公职律师”普法小分队,累计走访企业78家,解答企业咨询50余次,有力保障满洲里公路口岸畅通高效平稳运行。
长江作为贯穿我国东西的水运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为了更好完善长江内支线外贸货物监管链条,重庆海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推进惠企政策落地落实。今年1月至9月,重庆水运口岸外贸集装箱吞吐量30万标箱,同比增长7.1%,长江水运发展优势稳固而突出。
武汉海关以法为盾,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与沿海口岸海关协作推行“联动接卸”监管模式,实现长江中游中转货物一次申报、智能转运、数据共享。“‘联动接卸’模式省去了转关申报和洋山港区倒箱等环节,物流时间可缩短约2天。与陆路运输相比,每一集装箱货物可节省物流成本三到四千元。”上港集团长江物流湖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澍表示。
为充分发挥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双口岸区位枢纽优势,乌鲁木齐海关多措并举,积极发挥以制度引领改革方向、破解改革难题的作用,推动实施“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业务模式”“抵站直装”等措施,以“法”赋能提升中欧班列查检质效,助力更多新疆本地产品搭载中欧班列“走出去”。据统计,快通班列平均口岸通行时间节省2—3小时,可为企业节约口岸作业成本约30%。
2024年是成都海关“惠企政策培训年”,该关面向5000余家企业开展“点菜式”普法宣讲,推动惠企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持续开展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累计推出“综保区一线进区即到即入便捷监管模式”等51项创新举措,其中3项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2项被国务院纳入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深化加工贸易监管改革,支持综合保税区做大做强加工制造业态,助力英特尔、富士康等龙头企业业务回暖复苏,今年1月至9月,“四川造”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出口规模分列全国第一、第三。
以法释能,增强外贸竞争力,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现在政策好,每人每天有8000元免税额度,收入自然也多了。”57岁的边民那永萍感慨道。昆明海关找准海关工作与推进乡村振兴的切入点,聚焦“边民增收”目标,充分发挥制度供给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在河口口岸落地实施“互联网+边民互市”监管模式,并先后在天保、畹町、南伞、清水河、金水河等16个口岸通道推广。边民互市贸易已成为推动兴边富民、加速磨憨口岸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今年1月至9月,磨憨口岸边民互市贸易总量达130.34万吨,贸易额48.15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8.4%、26.8%。
一辆运载50余万元蒙古国冻马肉的车辆完成各项查验从二连浩特公路口岸入境,标志着首批以边民互市贸易方式进境的冻马肉顺利通关。今年1月至9月,二连浩特边民互市贸易进口贸易额4.79亿元,同比增长60.6%,其中落地加工模式进口商品贸易额达4.65亿元。近年来,呼和浩特海关着力提升制度供给质量,以法治力量助力外贸发展。今年3月,该关与地方商务厅等9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推进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10方面25条创新举措,助力“通道经济”实现了向“落地经济”的华丽蜕变。
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也呈现集群化、集团化、多元化的特点。重庆海关积极开展信用管理创新,发挥集群“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信用管理优势,助力仁宝、纬创等智能终端企业,京东方、康宁等新型显示企业,奥特斯、万国半导体等集成电路企业相继获得AEO资质。西安海关积极落实“民呼我为”“企呼关应”机制,聚焦“新三样”送政策上门,为比亚迪等企业开展政策法规培训,出口锂电池包装鉴定一次性合格率由72%提升至100%。
为了让“菜篮子”真正成为民族地区农牧民致富的“钱袋子”,西宁海关用“法治之力”守护农民“增收之基”,指导搭建“种植基地+生产企业+销售终端”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青海高原特色冷凉蔬菜常态化供港,蔬菜出口均价为国内市场的4—5倍,纯利增加30%,带动产地农户每户年收入增加3万元。长沙海关在湖南省保靖县设立关区首个县级海关服务站,开展“小背篓”法治服务活动60余次,帮扶湘西古丈茶叶采用湘粤港海关“跨境一锁”快速通关模式出口实现“零”的突破。贵阳海关深入开展“法润企业 护航发展”系列法治惠企活动,今年已举办分级分类培训65场,覆盖1015家企业,解决涉企问题110余个,助力贵州南瓜、禽蛋、蜂蜜等8类农特产品首次出口或开辟国内新市场。长春海关针对辖区出口松茸企业,上门“靶向”普法,宣讲出口目的国政策法规,引导企业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今年1月至9月,长春海关所属延吉海关累计监管鲜松茸出口量同比增长62.3%。
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自2016年落地敦煌,已成为国内外文化交流重要平台。兰州海关以法治引领海关全流程监管,为参展文物、暂时进境文物量身制定监管保障便利化措施,提供“提前赴场、货到即查”服务,全面保障依法监管与便捷通关。近年先后完成敦煌研究院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古玻璃器珍品展、东方文明古国冶金术展等5项展览,监管暂时进境展览文物894件(套),货值6.4亿元人民币,为支持敦煌研究院打造“世界级精品博物馆文物互展交流平台”、助力甘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海关力量。
浏览次数:
打印本页 关闭